近年来,广德市坚持把红色教育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,在建强“红色阵地”、培育“红色队伍”、激活“红色细胞”上持续发力,切实将红色资源转化为“鲜活教材”,不断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。
突出资源整合,筑牢“红色矩阵”。摸排红色资源“家底”,强化红色资源利用,按照“抢救一批、保护一批、提升一批”的工作思路,统筹全市村史馆、革命遗址遗迹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党建资源,改造提升资源点位基础设施、完善功能配套、强化品牌特色,形成涵盖地域抗战文化、航天文化和军工文化等本地特色的党员教育现场资源库,绘制全市党员教育“红色地图”。以红色文化为主线、研学实践为载体,打造半小时“红色党史教育圈”,高标准建成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、月克冲纪念馆、英烈山纪念馆等红色地标18处,串点成线建成现场教学精品路线,在“有址可寻、有物可看、有史可讲、有事可说”的体验感悟中引导党员内化红色精神,确保处处有点位、人人受熏陶。发挥市委宣传部、党校、党史地方志室等8家共建单位资源力量作用,探索红色资源与党建、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点和切入点,拓展红色资源传播党的声音、培育文明新风尚的综合性宣传教育功能,形成4条红色教育示范带,构建起辐射全市的红色教育矩阵。
建强师资队伍,讲好“红色故事”。按照“专兼结合、以专为主”的原则,更新完善县乡两级党员教育师资库,遴选一批理论功底扎实、宣讲能力突出的党员领导干部、党校讲师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,组建“权威先锋”“金石良言”“暖心故事”“乡镇特色”“广德乡音”等5支红色宣讲队伍,同步发挥“五老”独特优势,用基层名嘴的“百姓语言”讲好广德故事,构筑“雁阵式”教学梯队。持续丰富红色主题课程资源库,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拍摄《时空长广》《长衫一袭青云志》等红色题材党员教育片,结合“党课开讲啦”活动,将《四十余载铸军魂》《逐梦蓝天 薪火相传》等优秀微党课在线上推送,让红色教育在“大屏”“小屏”中可视、可听、可感。开发特色课程,积极探索“展品即知识,参观即学习,场馆即教育基地”的新时代育人机制,将课堂教学、实践教学、体验教学、情景教学和访谈式教学与参观革命遗址遗迹有机结合,推行“一处阵地、一个主题、一场解说、一堂党课、一次体验”的“五个一”教育模式,活化红色场馆中的静态资源为动态课程,引导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接受“红色洗礼”。
注重成果转化,拓展“红色实践”。围绕提升阵地使用率,以组织联建、资源联享、活动联办、党员联训等方式,组织开展参观红色遗迹遗址、观摩革命事件和革命活动、听取红色故事、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等,为传承广德红色基因开辟新路径,同时,推动12个特色村(社区)作为研学点位,互学互鉴政治理论学习、和美乡村建设、社会基层治理等经验做法,以“红色旅游+”功能融合做“精”乡村振兴。通过板凳会议现场征询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党员群众需求建议,建立节目信息库,紧扣政策理论、党务知识、农技培训等重点内容,以“线上课程+线下实践”的模式开展主题课程,让党员群众享受数字化平台带来的便利服务。坚持把推动党员作用发挥作为红色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,依托党员固定活动日、“红色星期六”等载体,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组建“红色星期六”“夕阳红”等特色志愿服务队,通过开展政策宣讲、矛盾调解、水库征迁、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,展现新时代党员风采,推动党员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