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/ 党建综合

广德市:破解“三大难题”推动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更有为

发布日期:2025-03-25 10:26 信息来源: 浏览次数:98 字体:

近年来,广德市聚焦流动党员管理“动态难掌握、教育难到位、服务难保障”三大难题,以各级党组织为引领,积极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,用暖心服务帮助流动党员融入当地建设,实现流动党员有家、有学、更有为。
  聚焦“精准施策”关键点,理清流动党员“一本账”。持续优化管理机制,直面流动党员分布广泛、流动性强的现实状况,创新“数字化+网格化”管理模式。充分借助大数据,深度分析流动党员的流动轨迹与聚集区域,为网格化管理提供精准、科学的依据。构建流动党员管理考核机制,对网格员工作实施全面量化考核,充分激发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,使其主动与流动党员建立紧密沟通,实时掌握最新动态信息,全方位保障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高效、优质开展,推动管理从“粗放管理”迈向“精准施策”,助力流动党员管理走向科学化、规范化。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,建立起功能完备的党员管理信息系统,打破信息孤岛,实现党员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动态更新。以网格为基本单元,精准对接、联络流动党员,确保在第一时间将其纳入相应党组织怀抱,牢牢守住流动党员“流动不流失,高飞不断线”的底线,切实达成“组织共管”目标,为流动党员构筑温暖之家。全方位拓展流动党员报到流程宣传广度与深度。整合线上“桐汭红·智慧党建”小程序、“广德先锋网”、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平台,精准发力,彻底打通流动党员报道的线上堵点与痛点。线下精心打造,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“流动党员报道流程”引导栏,引导流动党员主动前往社区村报道,实现从“被动登记”到“主动报道”。
  聚焦“理论学习”着力点,织密流动党员“一张网”。流动党员具有长期在外、教育难适应、活动难开展的特点,广德市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,充分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,用好线上资源,以“远程教育+主题党日+三会一课”的模式,用“菜单”的形式向各个基层电教远教站点推送远程教育课程、微视频党课。拓宽线下平台,充分利用广德市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,发挥海棠小镇、彭村新天地、菁菁庄园等党员教育学用示范基地的作用,利用60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英烈山纪念馆、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、月克冲纪念馆、王金林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进行现场教学,融合重温入党誓词、过政治生日、分享入党故事、红色党课宣讲等特色活动与日常党课、“三会一课”等传统教育形式,助力流动党员不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。开辟精品课程,针对不同党员各色不同的需求,提供党的二十大精神、党史学习教育、专业技能培训、皖嫂职业技能培训等菜单式线下教学课程,供各基层党组织进行点单式学习。针对学习意愿弱的党员群体,开展1对1结对帮扶计划,根据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开展“就近学习”“敲门学习”,方便流动党员进行自主学习,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脱节、思想不掉队,提升对属地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。
  聚焦“服务保障”根本点,盘活流动党员“一池水”。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,发掘本地乡贤、退休老干部等人才资源优势,成立党员先锋志愿者服务队伍,与流动党员进行面对面、心贴心的沟通和交流,第一时间掌握流动党员的最近动态,确保他们的声音被听见、需求被看见,把流动党员像吸铁石一样紧紧抓在手上。针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,积极给予解决办法,主动排忧解难、纾困赋能,为流动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,不把流动当流动,让流动党员党组织成为流动党员的“温馨家园”。坚持“流入”更是“融入”的原则,联合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多部门力量,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制定符合其需求的教育活动与志愿服务项目,因地制宜开展端午、中秋、春节、七一、八一等关爱流动党员活动,增强流动党员的幸福感。为流动党员量身定制一系列先锋项目,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让他们在异乡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,展现自己的才华与能力,感受自己的价值与意义。实现党员流动到哪里,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、组织生活就开展到哪里,让广大流动党员时刻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,进一步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与使命感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