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制先行:用制度刚性架起党群 “连心桥”
桃州镇将 “全员包村” 制度与 “有事找社村、坐下一起聊”深度融合,构建起党委牵头、部门协同、党员参与的常态化走访体系。党员干部每次入户收集的意见建议、发现的矛盾隐患,形成 “收集 — 汇总 — 研判 — 整改” 的闭环链条。制度的刚性约束,让党员干部与群众从 “偶尔见面” 变为 “常来常往”,在拉家常、问冷暖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。
精准问需:以脚步丈量民情,摸清 “急难愁盼”
“大爷,最近身体怎么样?家里的水稻收成还好吗?”“大姐,社区里的停车位够不够用?有啥不方便的尽管说!” 桃州镇的党员干部化身 “民情联络员”,以网格为单元,与网格长、村民组长一起,穿梭在农家院落、田间地头、小区楼栋。他们既当 “政策宣传员”,细致讲解医保报销、养老认证等惠民政策;更做 “民意收集员”,用笔记本、手机备忘录记下群众的 “烦心事”“操心事”—— 通过 “反复访、重点访”,把 “隐情” 挖出来、把 “症结” 找出来,让群众的呼声件件有记录、事事有回应。
高效解忧:用行动回应期盼,办好 “民生小事”
“上周反映的小区路灯不亮,这才几天就修好了,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!” 家住富家村社区的居民看着亮起来的路灯,连连点赞。这背后,是桃州镇对走访收集问题的快速响应机制:对群众提出的 “微心愿”,由党员干部 “接单即办”,对需多部门协同解决的 “疑难事”,由镇党委牵头,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结时限。从解决 “一盏灯”“一条路” 的小事,到破解 “就业难”“办事繁” 的难题,桃州镇的党员干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让 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行” 从承诺变成了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成效。